新闻中心

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聊一聊巴西足球
发布时间:2023-11-28 19:55

  贝利走了,他带走了属于巴西永恒的荣耀。贝利无需多言,他变态的“非人类”身体素质,结合高超的技术,以至于从某个方面来说,他是真正的唯一。尤其是处理球在空中的个人能力,其他人完全看不到他的尾灯,如果小罗能有C罗的勤奋,能够开发下纯头球能力(不开玩笑,罗纳尔迪尼奥的头球天赋很上佳)并有清晰地意识,能在几个回合适当冲刺一波去争抢头球,或许还有可比性,但现实不存在如果。地面进攻上,大罗擅长的长途奔袭他一样擅长,甚至在高速下有更强的平衡力和协调重心能力,因此更能顶着防守爆破阵地。还有很多,比如精湛的传球,双脚,任意球爆射。由于时代久远,贝利更像是一个传说。而传说之上的神秘,是他的特点,后世的人无法模仿。曾经有一句话,大概意思是马拉多纳的存在是阿根廷足球的一种桎梏,我不能完全认同,但大概理解这个意思。其实,贝利对巴西足球恐怕更为尤甚,你们后辈的人,不能去模仿贝利的路子走了,否则一定会失败。况且强调攻防统一的现代足球更为复杂。就拿最简单的说,巴西足球喜欢走撞墙配合,但诸位都知道,现代足球过分的执着于阵地战撞墙,把很多人堆上去,后果是什么?

  所以,贝利,定义了什么叫个人能力。真正的个人能力,依托霸道的身体。这是巴西足球的秘诀。巴西崇尚技术,但当他们缺乏霸道的身体之时,结果不能如意,无论是贝利之后的20年的尴尬,还是最近十年衰落到世界杯淘汰赛无一次对欧洲球队获胜的低谷。一个是欧洲的防守体系足以应对没有霸道身体之上的伪桑巴足球,进而出现即便打进去,但也守不住的尴尬。另一方面是,巴西因为自己盛产个人能力强大的球员,崇尚进攻足球,所以难以形成有系统的防守理念,因为后者需要角色球员有更好的无球纪律性,这在巴西本土的足球文化里不易培养出来。蒂亚戈席尔瓦,在欧洲俱乐部很成功,但在巴西国家队不够成功,就是一种映射,因为他的软实力出众,需要队友形成更好的防守体系,否则他就不是真正的强点。

  我们绝大多数人,对巴西足球的认知是在90年代和世纪之交这段时间,更早的小部分人经历过80年代。八十年代末到06年(甚至可以延续到10年也勉强说得通),可以说是巴西贝利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。这一段时间,可以说是对巴西足球天时地利人和的一段盛世。首先是巴西的顶尖足球运动员开始在八十年代末流入欧洲市场,踢后场的球员在欧洲学习到了基本的防守纪律,与更好的掌握位置感。1990年甚至1986年那只巴西队,实际上就有能力开始围绕强大的后卫球员构建出优秀的防守整体。在那个时期,巴西开始涌现出诸多优秀的后卫,尽管依托于身体天赋,但后卫毕竟是球场上的弱者,更需要合适的环境成长。或许,这与欧洲俱乐部足球的需求有关,大部分欧洲国家,在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意识到本国白人个体防守的局限性,而廉价的巴西外援就是极好的补充。比如葡超的本菲卡队,两个后卫组合恰恰是彼时巴西先发国脚搭档,在欧冠打进过决赛,对鼎盛的A.C.米兰也仅仅丢了1球。注重后场,是巴西足球选择迎合欧洲的方式。但是,如何在后场迎合欧洲的同时,前场特别是锋线世界杯没有给出这个答案,故而荣幸成为了马拉多纳的背景板。而接下来两届美洲杯的成绩,也谈不上出色。

  从1994世界杯到2002世界杯,巴西连续三次进入决赛,2金一银,展现了强大的火力。如果对这段时期做出概括,那就是主核+二核心的成功联手,再次登堂入室。欧洲足球进入九十年代,由于回传规则跟越位规则修改,其中显著的趋势是从中场聚拢到向两头散开,长球直接找前锋突前单挑后卫的场景越来越多,笔者称之为二点线风格。而这样的趋势,恰好成就了巴西足球的一段盛世。前锋全方面的个人能力开始重现凸显,而个人能力背后就是身体上的“霸道”。罗马里奥的确也能模仿贝利那样短程撞墙配合暴击对手,若把贝利比喻出乔丹,他独狼起码当得起韦德。然而独狼世界杯淘汰赛对欧洲球队荷兰,瑞典两球,一个抢点,一个头球,恰恰体现了欧洲足球思路与自己独特的射门技巧相结合。罗纳尔多来到荷兰,才把自己的速度优势开发出来,明白突前甩开后卫的重要性,然后我们才有幸看到他去频繁的制造单刀,看到那个过门将也能做成长集锦的现象。当然,现象更进一步,能够把老头居多,里瓦尔多还不完全成熟的98巴西带到决赛,这是他带球兼具精度、长度与对抗的意义。而同样在欧洲获益的,还有两人最重要的搭档,贝贝托和里瓦尔多。里瓦尔多在96奥运会的表现,令人失望,甚至是输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。但两年欧洲足坛的锻炼,他提升了很多,最关键的一点,是更广阔的活动范围,学会踢边路。这一点,和他的前辈贝贝托有异曲同工之处,尽管风格完全不同。一个欠缺霸道的身体,一个动作上限攻击力很高但欠缺精准带来更高概率的丢失球权,决定其作为头号球星有明显的短板,那就要必须跳出巴西足球传统的4-2-4模式(中路,边路攻击手活动范围泾渭分明,跑动小“站着”踢,最强的球星踢10号位,这是贝利时代留下的传统),去欧洲开拓自己的思维。而欧洲足球在这个时期,核心阵眼恰恰是能拉到边路,并需要中锋搭档的球星(此文不赘述,这个留在以后说)。一个主打中路的中锋王牌+一个活动范围广能随时切换7号位和10号位的副核心,既能两两默契形成简单连线,甚至又能做到终结技能形成补集(以罗纳尔多和里瓦尔多举例,两个人的终结防守大有不同,里瓦尔多擅长的凌空作业和更强的不调整超远射,就是对罗纳尔多的补集)。有意思的事,94-02三届世界杯,巴西队淘汰赛所有的进球几乎都依赖锋线王牌,例外也不过是两个任意球(布兰科94对荷兰,02小罗对英格兰)和桑帕约借定位球机会取得的进球而已,甚至哪怕是99年的美洲杯,对阵阿根廷和乌拉圭,进球的也只能是罗尼和里瓦尔多。欧洲的球队,运动战锋线进不了进球,可以靠定位球得分,而有足够阅历的朋友应该知道,巴西队,在非直接任意球上的得分,显然不够出色,相反,能不被对手打进就万幸了。这也说明了,这个时间段的巴西黄金盛世,体现的就是锋霸之间配合的思路,而且锋霸都具备一定的10号位属性,不放弃巴西打局部配合的传统,但也不把球踢得过小,该踢简单的时候就简单。除了进攻端的巨星,在防守端,依然有出色的后卫涌现,如胡里奥塞萨尔,阿尔代尔,马西奥桑托斯,卢西奥,胡安等一批猛将陆续出现,相比于行事风格稳健的欧洲白人后卫,他们作风更为勇猛,更擅长在高位破坏,这一定程度上,更有利于制造反击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出色的向前带球能力,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锋线跑动小带来的中场空隙大的弱点,进而达到更佳的前后平衡。如果说94年的成功,还可以说是几位中场悍将兼具防守和技术一起聚圈,高位回收球配合罗马里奥的长项带来的成功,乃旧时代延续带来的惯性作用。那么98-02年的出色,不仅是3R的成功,更是时代对这片古老而饱含对足球挚爱的热土的一种眷顾。我粗略的翻过不少讲解欧洲足球战术历史的资料,这段因规则变化和各国人才风云际会导致的“中场简单足球”时代,似乎并不是欧洲战术家们所为喜好,或许他们也在避重就轻,或许他们认为巴西的成功无利于足球的全面推进。因为在个人能力面前,的确没有那么多的东西可讲。甚至,巴西的再次成功,因为借鉴欧洲,有了更多实用主义的色彩,个人天赋代表上限,实用代表了学会平衡下限。这种实用简单足球,哪怕在巴西国内,都并没有得到与成绩匹配的推崇。

  如果说巴西的盛世来自于拥抱欧洲和自我传统的结合,展现个人那么盛世之后,则是过度拥抱欧洲以及人才衰落的写照。也许,失去了严酷的环境,不能将天赋压榨到极限。进入21世纪,有关巴西球星进入职业生涯中后期大幅度下滑的批评屡见不鲜,并在不自律问题上大做文章。我不否认这些人生活习惯上不够榜样,但事情并非不自律那么简单。过分的压榨天赋上限,本质就是吃身体素质的一种体现,而且意味着年轻时对身体的消耗更大。一旦身体素质跌出阈值,进而那些天赋点全然消失,变成了他们踢球的“不合理”,跑动少缺乏纪律性。在我看来,无论欧洲球员还是南美球员,80后尤其是85后的球员,在商业足球,21世纪现代足球的浪潮之下,选择了踢法更有利于职业生涯长度的方式。那么诸如巴西足球个人能力上的传统,如强调纵向能力,压力下做出桑巴式射门等都会被现代足球流水线所埋没,并被讽刺为这样的踢法不够合理。欧洲足球小球化的背后,是严谨的传控和无球纪律带来的后场体系稳定,巴西很难学到后者,因为这和他们的性格并不匹配。甚至,如今的巴西,角色球员也逐渐欧化强调跑动,而并非像当年的毛罗邓加一般擅长回收球权。防守尺度被严打的时代,你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南美风格防守大师,即便是卡塞米罗,也付出过因为吃牌过多导致关键比赛miss的惨痛代价。对于巴西足球,或许不能过分的去追求精确,相反,勇于持球单干给对手施压,制造对手犯规把比赛流畅性打断,反而是才该是巴西足球,甚至南美足球应有的样子。盲目的执着于控球,小球,撞墙,没有欧洲的无球意识,只能让失误付出的代价更高。有时候,我也很欣赏内马尔内心的勇敢,和一次次的被犯规却不放弃对足球的初心,但是他的身板真的不够硬,他的搭档也不足以帮他撑起六星的梦想。06年之后,到三换时代终结,巴西国家队不能给出更进一步的答案,那么在五换时代的风起云涌,80后老将集体退出之后,将何去何从呢?